作为一名特教老师,我不后悔
尽管之前一直是一名心理学老师,接触过很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,但刚接触到星星一样的孩子,心里还是很触动。作为一名刚入行的特教工作者,怀揣着热忱和激情踏入这扇门,希望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到更多自闭症孩子和他们的家庭。但当真正接触到他们之后,才会渐渐明白事情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容易。
我深刻记得我接触的第一个孩子,名叫轩轩,一个两岁多的小男孩。刚来中心时,几乎没有口语。对不熟悉的人很敏感,不喜欢与人接触,有明显的刻板行为——开/关柜门。在运动、身体协调、平衡感等方面明显弱于同龄孩子。妈妈希望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增强他这方面的能力。
作为轩轩的感统课老师,清楚记得给他上的第一堂课,不会听我说话,不愿坐下,甚至不会看我。只想趴在窗户边上,看着教室外面。对于之前没有单独接触过自闭症孩子的我,面对轩轩,有些慌张、手足无措。一节课下来,他厌烦我的约束,我沮丧他的不配合。就在这种僵局中,我开始意识到他虽然是一个特殊孩子,但究其本源他也只是一个孩子。孩子们有的所有天性,他也都具有。他或许只是比平常的小朋友多了某些特性。所以我决定改变策略,先把他看作一个普通孩子。先和他建立友好关系,牵着他,转一转教室,熟悉这个环境。并告诉他教室这个空间是安全的,我是值得信任的。下课后,有经验的老师也及时给了我中肯的建议,于是我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家长的要求,有目标的设计上课方案。针对下肢力量弱的情况设计蹲起、仰卧抬腿等项目;身体平衡能力弱的情况设计了正面朝向走平衡木、走椅子等项目;协调能力弱的情况设计跪走运拼板等项目。其中还穿插了仿插雪花片、串珠子等锻炼手眼协调能力、精细运动的项目。
刚开始做跪走运拼板项目,轩轩并不配合。他乐此不疲地将拼板一块又一块地丢在地上,看着拼板在地上翻转跳动而发出激动的笑声。对于他的这种行为,我虽能理解但仍感无奈。为了能让他学会跪走,我选择和他一起玩,把拼板丢出去,再“开心”地捡起来。渐渐地发现他很喜欢拼板,于是我将拼板作为跪走练习的强化物。我先示范跪走,然后再用手辅助他的腿一步一步的向前爬行,接着要求他腰背挺直,每次一起努力走到“终点”就给他喜欢的拼板。接下来再要求他把拼板运回去,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。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小轩轩逐渐可以向前爬行,到辅助跪走,再到独立完成并运送拼板。经观察发现肢体协调能力明显有所改善,妈妈也反映小轩轩比以前更喜欢跑动。接下来的训练目标开始结合认知训练课程。要求识别拼板上的动物或水果,并按要求运拼板。训练目的是在增强跪走训练的同时巩固认知训练内容,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迁移到其他场景中。课后与妈妈沟通交流,妈妈在家也会根据轩轩的状态,积极地进行巩固训练。如今3个月过去了,小轩轩已经可以认识拼板上的所有动物和水果,并按要求运送拼板。在这期间轩轩还表现出一个很好的现象:眼神关注---拿到拼板后会看着你用眼神询问是否拿正确,很少再出现和其他小朋友或家长接触时的敏感表现,别人叫名字的时候会应答……看着他一点点的进步和成长,内心的喜悦与激动溢于言表。
这几个月下来,作为一名特教老师,我的内心是充实的,更深刻知道对待这一群星星一样的孩子,要更加耐心、细心、勤思考;针对学生应因材施教;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,家校结合才能事半功倍。特殊教育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,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反思,不断完善,才能不断前行。我只想说:作为一名特教老师,我不后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