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“笨”办法对自闭症孩子百试百灵
大家都知道,自闭症孩子的学习相对困难。而我的儿子东东,更是一个学习非常非常困难的孩子。学习了好几年,和东东一个班学习的孩子来了又去,去了又来,只有我家东东还在原地不动。
也许每个孩子的学习轨迹都不同,有的孩子比较快,有的孩子就是比较慢的。但是教了一年多,一个物品都不认识,做妈妈的我,实难淡定,心急如焚。
2016年,我带着儿子参加了星星雨家长培训班,我们互相陪伴、学习、成长了两个月。两个半月的学习,让我从心态、方法上都有相当的收获,尤其是目标分解,印象深刻。
记得我当时随口问了一句:“东东怕理发,有什么办法吗?”
那时的我,总希冀有什么灵丹妙药,能够一针见效。或许星星雨老师手里有什么不传秘笈能够点石成金?同时,我也以为班主任李老师可能会一样的回答我“东东轨迹没到,耐心等待”。
谁知道李老师说:“你先做个目标分解吧。”——我恍然大悟,原来理发也可以做行为干预。
回去我就做了个理发的目标分解。准备以后的实操课,我就按照目标分解的步骤,一点点去建立儿子对理发的适应。谁知一节课下来,东东在课堂上就可以接受理发了。
这个结果深深地刺激了我。要知道东东三岁前是可以接受去理发店理发的,也可以接受在理发店洗头。但是三岁半以后他连理发店的椅子都不肯坐,不得已只得回家理,可是我给他理他也不接受,每次都又哭又喊,异常艰难,理发也因此变成了我心中的问题行为。
课堂理发的结果让我知道:只要目标分解得当,小步慢进,每次给予孩子刚刚好的挑战,结合有效的强化,孩子是可以慢慢接受一些东西的。
于是那个让我心急如焚的问题又爬上了心头——识别物品。
物品识别的前备课题是配对(实物配对,卡片配对,物卡配对,逆向配对,相似配对等)和语言指令(拍手跺脚等)。
从星星雨回到家后,我一直在这些内容上帮助孩子大量积累,孩子也慢慢都过了,但是识别物品这一块仍是一筹莫展。
这个时候,我恰好遇到了家长甲甲,他认为我的目标分解/阶梯还可以再做的细一些。
比如身体部位的语言指令,先只说身体名称,指令是:“肩膀”,“肚子” 而不是“拍肩膀”,“拍肚子”;识别物品的话,先只说物品名称。
而且语言指令(如“拍手”)要在物品识别之前,让孩子能区分不同的指令之后,才开始识别物品。
在目标分解之前,我们通常上来就是:“把苹果给妈妈\拿苹果”,对于东东这样只能听一两个字的孩子来说,这个课题或许永远也过不去。
而且时间长了,东东的挫败增强,导致他后来都不看不听,随便乱抓,进入一个恶性循环。(“把xx给妈妈”,要理解介词“把”,物品名称“xx”,动词“给”,辨别人物“妈妈”。这句话跨了好几个阶梯了)
到了第三步“识别物品”,还可以继续分解目标:先强化物,然后是最常见的熟悉物品……强化物是孩子喜欢的东西,做对了,就可以获得。这样,孩子的动机很强,开始起来就会轻松些。由于做对了有非常直接的强化,孩子也比较容易有信心。
所以有的时候一个内容过不去,我们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是否课题太难,我们还能做些什么?
阶梯做的是不是还不够细致。另外DTT回合操作中指令、辅助、强化是否有什么不妥的地方?
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我的儿子东东现在终于可以认识一些常见的物品了,生活中让他帮忙拿个东西什么的,也能够做到了。我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,希望对孩子们有所帮助。
有的孩子学习很慢,犹如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。
只有我们自己放平了心态,科学、细致而灵活的运用了方法,同样能够陪伴孩子欣赏这一路的月色花香。
tips:文中目标分解为家长经验分享,每个孩子的特点、能力不一样,要根据情况做到个别化。
本文转载自:星星雨